第225章 又是一年夏忙时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鸡蛋是昨晚煮好的,特意放水缸里冰着,过一晚上也不会变味。
吃饱后,他又咕嘟咕嘟喝些凉开水,就急冲冲往村里赶。
二队今年部分麦地浇灌过水,总体收成还算不错。尤其川道里种下的十几亩地,麦穗更是沉甸甸的,非常喜人。
前段时间工作人员过来评估时,王连顺一再追着说好话,最后人家仍然给出二百斤的亩产量。
没办法,今年干旱,各生产队小麦普遍减产,更让二队这片麦田显得尤为突出。
还有工作人员表示,到时候可能公社会派人帮着收割。
王连顺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也只能点头答应。
王满银能猜出原因:肯定是自家那些土粪惹出来的。不过在其他人眼里,应该和浇水灌溉有关。
害怕这些麦子被人偷割,早在半个多月前,王连顺就开始派人护青。
这回是真护青,毕竟麦子被割掉麦穗非常显眼的。万一公社真来人了,又要惹出麻烦。
直到天色大亮,婆姨们才送来早饭。
王满银的饭菜是兰委托谢冬梅帮着带来的。
她吃过饭急着赶去上班,根本没时间过来送。
依然简简单单,一大碗凉调洋葱,配上几个玉米窝窝,再加一瓦罐稀饭。不但有早饭,连午饭都准备好了。
半晌时,公社真来了十几号人,个个手中拿着镰刀。
为首的干部还记得王满银,笑着出声打招呼。知道人家的目的,王连顺立刻带人转移到川道麦田。
等天快黑时,王满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兰已经把饭做好,专等着他回来吃。
出了一身黏糊糊的臭汗,王满银没有再抱儿子,只是伸手在小脸蛋上捏一下。结果像投了马蜂窝,这家伙咧着嘴哇哇哭起来,弄得兰一阵好哄。
干了一天体力活,王满银消耗很大。他连吃了三个鸡蛋,两个玉米窝窝,外加半盆稀饭,总算把肚子填饱。
略作休息,他又担起扁担去村头挑水。
来到东山峁,自然闪身进入空间。
在水塘里泡了半个小时后,整个人才变得神清气爽。接着,王满银在泉水口弄了两桶水担着回家。
和去年差不多,忙碌三四天时间,二队麦收结束。
社员们趁着地里有潮墒,又开始抢种秋庄稼。今年大部分田地都种上玉米,只有些边边角角的零星地块才会种糜子、荞麦等其他秋庄稼。
至于很简单:玉米不但可以结出玉米棒子,还能够提供玉米皮,称得上是一物两用。
话说从四月份到现在,罐子村的玉米皮编织一直进行中。就算前几天割麦子最忙碌的时候,很多婆姨也坚持做。
现在有几个手巧的婆姨,十天能够做出一张地毯。算下来,光搞副业一月收入就达到二十多块,可以说相当厉害了。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村里有不少笨婆姨的。她们学了将近两个月,愣做不出合格的玉米皮地毯。
像这种人,只能从事基础的编辫子工作,给其他人打下手。
不用村干部提醒,人们就自由结合分工。
婆姨们手里有了活钱,连带王满银家煤油最近也变得畅销起来,甚至村里碎娃们也舍得过来买几颗甜嘴。
秋庄稼种完,交完公粮。
按照往年的惯例,接下来该给各家分小麦了。
谁知道连等几天,一直没见有动静。
王满银家不缺一口白面,所以没怎么着急,只是心里有些纳闷。
晚上趁兰把小石头哄睡着,他刚准备练习科目二呢,结果突然听到大黄狂吠。
跟着,王连顺的声音响起:“满银,睡了没?赶紧去仓库,咱们现在分粮食!”
王满银郁闷的不能行,只能匆匆穿好衣服。
而后他没好气开门,走到场畔上问:“连顺叔,你们搞什么?这都快十一点了,怎么突然要分粮食……明天不行吗?”
“日怂的,哪那么多废话。赶紧带上装小麦的袋子跟着我,别耽误时间。后边有不少家呢……”王连顺急声催促。
王满银只得回屋给兰打了声招呼,领着布袋急匆匆跟上。从去年来看,一人最多分五斤小麦,不值当用蛇皮袋装。
他总感觉这次分粮食有点诡异,去村里路上,忍不住再次询问。
“今年主要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由我挨家喊。喊到谁直接去仓库领,不用等其他人。”王连顺给出如此解释。
王满银更确定里边有事情,不过没有再问。
等他赶到时,恰好王寿长提着袋子走出窑洞。看到王满银后,对方只打了声招呼,就冲冲离开。
进入仓库内,王满银见里边站着王富贵一人,便彻底明白过来。
按照惯例,分粮食时驻队干部一般要在场监督,往年赵建海都如此。他突然想起,白明川好像今天回公社了。
上午从自家门前路过时,特意打了招呼。
王富贵接过布袋,也没有什么废话。
他称好后,眨了下眼,示意看秤:“满银,咱们今年一人分五斤,自己看下对不对……”
“对!”王满银扫了一眼,连连点头。
还能说啥呢,都快分20斤了,能不对吗。
其实这种私分粮食的方法,王满银之前也听人提过。说白了,就是把现场人数控制在最小范围里,省得互相瞎打听出乱子。
就算事后真有人往公社里举报二队私分,王富贵也可以找理由说自己看错秤,反正仓库里又没有外人。
不过王满银相信应该没有人会说,毕竟多分粮食是好事。大家基本属于“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
明面上,根据公社里规定,各生产队每年种植小麦亩数是固定的,不得随意增加或者减少。不过只要动脑筋,办法总归有的。
黄土高原的田地不同于平原地带,不是处在支离破碎的台塬顶,就是种在斜坡上,另外还有些是七扭八拐的崖沟里。
更有些地块过于零碎,再加上每年可能会在田地边边角角开荒。
所以想要准确统计具体亩数,根本不可能,就算工作组也没办法面面俱到。
如此一来,这里边就存在有操作空间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