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具体的一些部件,除了量子干涉元件传感器之外,还有量子效应器件。
在人类研究量子计算机的历史来看,量子效应器件的研制是从1985年开始的。
在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量子效应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虽然量子效应器件的制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原理基本上相同,都无一例外地采用电子拥挤控制。
量子效应晶体管用一个“岛”取代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通过一种薄层材料与源极和漏极隔离,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像源极和漏极之间的一根导管,当晶体管导通时,它让电子通过。
而这个“岛”也像两个旋转栅门之间的缝隙,限制了电子通行的空间。旋转栅门作为隔离材料层,只允许电子低速通过。
因为这些量子元器件,已经完全被高精尖端流水线进行了一番改装,所以这些玩意根本就不需要像是买回来的时候那么金贵。
刚买回来的时候,有一些元器件,要放在液氮的环境下才能保存,有一些元器件还对周围的静电什么的非常敏感,需要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服才能上手组装。
但是在经过了改造之后,这些量子元器件只是最普通的一个元器件罢了,虽然价格高昂,但也只是其中的一个零件,根本没有之前那么娇贵了。
只要给工人们一个安装的流程,相当于是组装积木的时候给了一张说明书,那么所有人都会按部就班的进行组装。
像是组装电脑一样,你只要是肯学,那就肯定能学会,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来,不要暴力出奇迹,不要乱接一些导线之类的,那么安装就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在经过了三个小时的组装之后,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民用和商用,甚至是军用的量子计算机,在大唐重工面世。
重申一遍,我这真不是在水!
禁止寄刀片!
我在写量子计算机之前,我查询了百度,知乎,贴吧,哔哩哔哩,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各大论坛,还有四本问同学借的计算机实体书里的大量资料,然后最终做出了一个优化和总结。
也算是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吧,其中的内容经过我简化修改过之后,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看那些资料看的头都快秃了。
至于为什么要写这么详细。
是因为防止一些“主角这就将量子计算机做出来了?”,“你知道量子计算机需要什么零件吗?”,“量子计算机的原理你怎么不写一下?”,“量子计算机是一个普通人能造出来的吗?”等评论。
我在小说开头的时候写了主角做出一个游戏,因为有了系统的黑科技技术所以才搞出来了最优化的《诸神之巅》,但是许多人都在喷,说这个不合常理,那个不符合逻辑,不符合现实之类的。
但是现在小说流行的是开头“黄金三章”,如果在前三章写了一大堆美工建模之类的的废话,这本书也不会有现在的人气和各位大佬的支持。
所以就一笔带过了。
而本书是一本系统流科幻文,是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下实现的幻想延续,一些基本的设定方面的内容也会在后续的剧情中不断的展开。
感谢各位大佬的支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