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在盛美和新创几乎不用和前台怎么沟通,客人来了直接上菜就可以。在这里不行,都是单点散卖,要随时和前台进行沟通,按着菜单的前后顺序进行配菜,同时还要把菜分开,及时和前台进行沟通,不能出现催菜现象。
发现自己不足之后赶紧沉下心来抓紧练习。
每天在厨房几乎不出来,就是闷头干活,让自己快速提升。闲暇时间坐在那鼓捣雕刻。
以前厨房没人会雕刻,菜品不怎么装饰,现在每天都会刻一盆,菜品经过装饰之后很美观,有些赏心悦目的感觉,并且提升了档次。大型宴会的时候刻刻孔雀、凤凰、有时候还刻马和羊,尤其是师范学院的领导过来吃饭,他们的消费水平很高,平均下来一桌在一千八以上,这时候在筵席上出现几个大型雕刻,档次立时提升,领导们自然有面子。
吃饭也是一种享受,要不然咋叫美食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雕刻水平又有提升。
曾经好好的研究过“放弃”这两个字。
到底什么是放弃?我放弃了什么?什么放弃了我?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放弃过我,我也没有放弃过任何人。
在我的生命里没有放弃的概念,困难来了很正常,无外乎经历罢了。任何一个经历都是一个伴着辛酸与快乐的成长。
人是要长大的,不管愿不愿意,时间不会减慢或者停止。在岁月的长河里长大成熟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思想与感情。只有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达到可以理智面对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成熟。其余的不成熟都是成长的表现。
把来到玫瑰饭店的事告诉了赵姐,赵姐说换个地方也挺好的,可以多学点东西,嘱咐我照顾好自己。她准备和李娜去上货,回来之后来看我。
现在已经不用给家里写信了,五姐和大姐家都安了电话,有啥事直接打电话就行了。
半个月后熟悉了厨房所有工作,配菜质量与速度上来了,和前台的沟通也开始到位,感觉比以前进步不少。
厨房的高压锅坏了,李师傅准备给修高压锅的打电话,我看看没叫他打,找来钳子、扳子、螺丝刀开始自己鼓捣,盛美的高压锅都是我修的,一般的小毛病都能修了。
老大走过来看看我,说道:“老三,别成天的就知道干活,也想想搞对象的事,这好几个服务员呢,你咋说也得划拉一个。”
我笑笑对他说:“没你那两下子,我不行,再说刚来几天,也不熟悉,不认识咋处对象?”
“完蛋玩意儿,有啥不认识的,我都认识好几个了。”
他当然认识好几个了,炒完菜啥事不管,有时间到前面和服务员聊天。邹老板和他二哥要好,也知道他以前啥样,自然不能像对待以前的厨师长那样。加上邹老板不总在饭店,黄萍又大着肚子,就要老大帮着照顾饭店。
泰山路很繁华也很乱,总有一些地痞流氓到饭店闹事。玫瑰饭店所有包房都是带卡拉ok的,客人喝酒吃饭的同时能够唱歌。主要是师范学院的那些领导喜欢这个,他们每次来都会叫上几个艺术系的学生,艺术系的学生自然面容姣好歌声甜美,领导们一边喝酒一边歌声,也是享受。
当然,也有一些社会上的人来吃饭唱歌,就少不了一些调皮捣蛋的,对付这些人以前都是黄萍出头露面,黄萍在泰山路上摸爬滚打十多年,别看是个女人,也不是白给的,很多人都给面子。现在老大来了,虽然不在社会上混了,但毕竟做过大哥,余威仍在,很多后起之秀还是很给面子的。于是老大就肩负起照顾店面的任务,有些事黄萍就不再出面,再说挺个大肚子也不方便。
我更多的时间在厨房干活,不怎么上前台去,前面的服务员只是认识,有的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比较熟悉的是吧台张姐和经理王姐,其他的连话都没怎么说。老大说他都认识好几个了,对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咱俩不一样。”
“你抓紧点儿,我看有两个挺合适的,你试试。”他说的时候很热切,知道这是为我着急。
“行,我试试。”我答应着,继续修理高压锅。
二十三了,是得考虑考虑对象的事了。
吧台张姐,三十岁,结婚了,家在饭店附近住。她负责每天早上去交通岗那边的市场买员工早餐吃的馒头,来了之后喊我:“走,跟我买馒头去,顺便带你逛逛,你一天也太老实了。”
跟着她出了店门,过了交通岗往前走,经过吊炉饼的时候她说:“这就是咱家的吊炉饼,回来的时候领你进去看看,咱家吊炉饼好吃。”
看了一眼,不大个门脸,有些破旧。看张姐往前走着,紧走两步赶上她,心想等回来的时候再仔细看看。
到市场买了三袋馒头,回来的时候进了吊炉饼。
也就八十平米,六张小桌,七、八个客人在吃吊炉饼。厨房透明的,里面有两个中年妇女,还有一个做饼的师傅。厨房外面有个长条案子,上面摆着四个用大碗装的小菜。有拌头菜、干豆腐、生米、海带丝。看上去拌的不怎好,但好在便宜,两块钱一碟,吃吊炉饼配小咸菜正好。
吊炉饼就得有鸡蛋糕。那几个客人每人面前都有一碗鸡蛋糕,蒸的非常好,很嫩,颤巍巍的。
两个中年妇女和张姐熟悉,看到我们进来打招呼道:“小张过来了。”
张姐说:“买馒头去了,顺道看看你们。”然后指着我说:“这是咱家新来的水案,小谭子,领着他来看看,认认门。”
我冲两个中年妇女点点头。
张姐指着短发微胖的女的给我介绍:“这是大嫂。”然后又指着烫头的女的说:“这是大姐。”
大嫂和大姐个头都不高,大众长相,相比较大姐好看一些,娃娃脸,看上去显小。
大嫂说:“吃两张饼吧,现成的。”
张姐说:“不了,家里头等着馒头开饭呢,先回了,有时间再过来。”
从吊炉饼出来,张姐指着旁边的冷面店说:“看他家没,冷面好吃,十多年了,在泰山路有名。”我看了看,比吊炉饼大点儿,叫“阳春冷面店”。
在饭店除了吧台张姐,接触最多的是经理王姐,王姐三十来岁,很有气质,客人催菜加菜都是她来厨房沟通,和她交流的多一些。
黄萍怀孕已经九个月了,行动很不方便,还得每天早起去行上买菜,有些辛苦。
邹老板、他大哥、他大姐他们三家都是一个女儿,老爷子和老太太想要个孙子,这个任务就落到邹老板和黄萍身上。但是计划生育是国策,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生第二个得被单位开除,没有公职。虽然他们都是下岗的,但单位还在,不能因为生二胎没了单位,那样劳保啥的就都没了。
两口子一合计办了假离婚,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生二胎,所以黄萍怀孕了。
看她实在辛苦,在一次我和老大加上她我们三个人聊天的时候跟她说:“二嫂,你有点辛苦,以后我买菜,你在家养胎,看你太不方便了。”
黄萍很高兴,对我说:“你天天还得干活,够累了,哪好意思让你买菜。”
“没事,我起的早,起来了也没啥活,闲着也是闲着。”我说。
“让老三买吧,你这也快生了,别总来回跑了,在家养着。”老大对黄萍说:“小邹一天事挺多的,也照顾不上你,饭店我在这看着,你要是不放心就隔两天来看看。”
黄萍有些不好意思,但她这身板也确实不适合买菜了,于是我接替她开始天天早上到行上买菜。
泰山路离北行近,坐车四站地,过了音乐学院就是,我起来早不用坐车,走着去,还锻炼身体。
北行原料全,青菜、肉食、海鲜、干调都有,一站式购齐,很方便。每天买完菜回来八点,把菜拿进厨房开始做准备工作。吧台张姐来了之后和她去买馒头,回来和大伙儿一起吃早餐,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