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会谈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结果,包括关税以后的正常化,包括货币的流通等等,在会谈后期,法国参与了,贝文对俞鸿钧提及的联合制造战机是非常感兴趣的,牵扯到法国,只能三方会谈,而最终达成的是,中英法三国联合研发战机和军舰,签字那一刻,贝文才回过神来,俞鸿钧很有外交策略,让军舰和战机成为英法各自的筹码,最终困在一起。
俞鸿钧在巴黎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各种协议传回张垣,联合政府高层感到兴奋,回报是巨大的,虽然政治上突破,让很多对联合政府这么好的军事技术外流感到肉痛,毛公私下还是表示了一定的担忧。
赵子赟除了解释技术合作,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好处以外,也真无法说出他内心的企图,占领世界军火市场,从而为自己国家的军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技术,和平年代,没有经过实战的武器,找不出问题,就难以突破。除此之外,只要压制了美国的军火输出,那些美国武器制造商,就再也没有实力开发新武器。
而联合政府,包括赵子赟都没想到的是,中英关系突破,影响到一个小国,进而对美国产生了巨大冲击。
当然,这个国家现在还未建立,它就是未来中东的火药桶,以色列。
犹太复国主义和复国者本来和北方联合政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加上俞鸿钧承诺不干涉英国在亚洲以外的殖民地,中东现在还处于混乱,联合政府自己事情没解决,谁都对中东地区兴趣缺缺。
把中东牵扯进来,还是在俞鸿钧传回协议中,赵子赟看到不干涉英国亚洲以外殖民地这个条款之后,突然想到的一件事情。
克莱芒和罗尔夫夹带军火,卖到中东地区的事情他清楚,那些缴获的日本武器,包括蒙疆早期生产的什么察十三式乱七八糟的,除了报废回炉外,多数都让他给了克莱芒和罗尔夫,卖那不管,联合政府成立后,****方面虽然觉得这样不妥,但也没提出太多异议,反正那些武器,连****现在的都看不上。
中国人看不上,中东地区却还相当抢手,现在的中东可不是未来富得流油之地,只要是枪,就是好东西,何况这些破烂货,赵子赟给的不贵,克莱芒卖得也便宜。
中东地区折腾,主要还是阿拉伯人和英国人折腾,以前的算了,以后得注意,赵子赟找来罗尔夫,告诉他以后中东卖军火,不能卖给英国殖民地的,至于和土耳其折腾的,他不管。
确实,云南加入北方,四川已经不稳了,广西再来一下子,谁都知道联合军一定要进四川了,否则失去广西和云南,那将是一个灾难。
有人对沈忠毅只有五万兵力嗤之以鼻,可邓锡侯不这么看,入川之战,不在于兵多,秦岭地形复杂,根本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五万兵力不管从那条路杀进来,都是不小的兵力,何况联合军机动作战能力极强,谁知道后续有多少兵力?
算上各地方武装,邓锡侯控制的川北可战之兵有十万之众,听着手下提出拒敌于川北的话,邓锡侯苦笑,怎么据?如今四川也是各怀鬼胎,同在川北的潘文华就不见得愿意和他一起打,成都的杨森,西康的刘文辉更是不好说了,川南王缵绪自身难保,大大小小实力派,恐怕现在都打着小算盘。
有这个结论,魏兹曼松口气,不知为何,他对中国北方联合政府感到畏惧,很怕赵子赟介入中东,支持阿拉伯人,借此在中东和美国对抗。
罗尔夫对这夹带的军火生意本来兴趣不大,只是克莱芒喜欢夹带些,也许是为了在中东港口停靠时,有地方势力保护吧,既然赵子赟提出,他也就答应了,随后,他告诉赵子赟,德国战后混乱,佛采尔没找到,这个消息让赵子赟黯然,他很想找到他曾经的参谋长,一个给他带来巨大帮助的德国人。
缅甸和平独立之路让魏兹曼着迷,他希望能够有更加温和的方式,实现以色列建国,他也知道,那个法国人一直向中东阿拉伯人出售从中国来的武器,这背后有何政治因素他不清楚,如果英国一直阻挠,而中国人又支持阿拉伯人,那么问题就会变得很严重。
克莱芒停止出售武器,这种在中东非常敏感的消息立刻传到了魏兹曼这里,他敏锐发现,中国人并未支持阿拉伯人,只是纯粹的武器交易,中英关系有改善迹象,停止出售武器,应该是双方的一个秘密协定。
作为亲英派,魏兹曼更希望能够与英国达成协议,毕竟英国在犹太复国中做了很多努力,这么抛弃支持的人,是不妥的,如何让现在的亲美派改变一些立场,魏兹曼经过思考后,决定应该和中国建立一定的联系,不说帮忙吧,至少能够知道中国人的态度也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