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另类学霸与天才女儿3(老实人爸爸来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马上要开工建造了。资金必须到位。杨勇需要去拉资金。
浮尘推着不倒翁,呆呆的,面无表情。
玩了一会儿。
浮尘起身打电话给康伊大小姐。这位大小姐给她请得私教课里,金融一块有个投资与风险。
浮尘很介意。她清楚,科研是科研,经济是经济。
浮尘说了资金的事。
康伊在电话里说,“我有一份嫁妆,可以自由支配。嫁妆动产不动产加起来有三千万。我会让我爸找了一个信得过的人,由他出面找杨勇谈判。要他30%的股份。并承诺他安心做事业,只要他有想法,资金一定到位。”
康伊话锋一转,“这是与杨勇的合同。如果能够盈利,我要八分利,你两分。算上杨勇的,你不会亏。如果输了,我要你为我服务五年。因为你未成年,这份合同无法生效,只是口头协议。不过输了,杨勇养不了你,你跟着我才是最优的选择。你不会吃亏。”
浮尘思索片刻,答应了。
杨勇很快有了结果,说资金有着落了。
浮尘笑笑,推着不倒翁。
元宵节后开学,浮尘被康伊安排,强化学习金融课程。她明白了什么是利益,什么时候需要防备,需要使出手段。
浮尘打探过消息,欺负康伊的妹子很快因为家里没钱而四处打工,被引上了歧途。也问过康伊为什么不重读高三再考,或者就读国外大学。
康伊说道,“我已经安排了国外的大学,12月份入学。这段期间,我既想要还恩情,也想要看看你们的变化。”
浮尘曾经问过姜流、张海峰,为什么甘愿跟着杨勇干。
他们说,他们服杨勇。
杨勇是他们见过的最放肆也最妖孽的人。
他不喜欢的东西懒得去应付。
喜欢的东西会做到极致。
他们高一相识于汽车设计竞赛,之后一直有来往。
但他们为了考重本,必须应付高考。
而杨勇随性地看自己想看的书。
那年高考,杨勇理综满分,数学满分,唯独英语语文只有三十几分,总分521,擦着一本线进农林学院。
姜流的原话是,“考完依旧嘻嘻哈哈,进了这破学校还有了你这么天才的女儿,他娘的活成仙了他。”
刚忙半个月。
杨勇对浮尘说,他找校长谈判了,只要他期末成绩九十分以上,那门课便不需重修,或者期末平均分八十分以上,那个学期就能过。参加的比赛可以当学分,最高可以刷20个学分。
浮尘点点头。这样基本能拿到毕业证了,也不需要担心重读。
“你能过吗?”浮尘顺口问一句。平均分八十对他而言还是比较高的。
“我转专业了。”杨勇说,“就单修汽修专业。反正想听课直接去蹭课就好了。”
浮尘点头。
而后没几天,杨勇领了一个人加入团队。
一个计算机研究生,也是隔壁高校的。叫李安。
浮尘跑过去看了两眼。发现杨勇也在旁边写代码。
她不吭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处理工作。
到了午饭时间,有人送餐。
学校有人组织外卖活动:其实就是让学生成为快递员,从食堂打饭菜送去制定地点,每单收取几块钱。
毕竟学校太大,冬春天太冷,没课的时候大家都懒得走。
基地所有人自然也喜欢这项活动。到点给御用外卖员点餐。
3月份的时候,姜流三人已经开始制造了。
杨勇将资金交给姜流,姜流与张海峰拿着钱去市场选购,每次都是有多少钱就了多少钱,还总是不够。
杨勇知道再多钱也要考虑成本。
成本太高,根本得不到市场的反馈。
所以干脆将钱交给浮尘。他知道浮尘在学金融。
浮尘看着一堆又一堆的数据,又看着一张又一张的购物清单,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要购买。还有乱七八糟的证明、学校要求创新创业团队去参加会议,乌泱泱一堆琐事。
浮尘嫌烦,扔回杨勇。
杨勇琢磨了半天,找了同寝的一个男生做代理兼会计。
3月份在5人风风火火忙得不知年月中过去。
4月份,杨勇与室友吵了一架,甚至闹着要报警。
原因无它,那个室友做会计的时候吃回扣,自己吞了十五万在自己名下。
几个人都是数学高材生,对数字十分敏感,稍微一转就发现不对。
康伊出声:她可以当会计。
所康伊很照顾浮尘,时不时过来点外卖送餐,天天对浮尘嘟囔着,营养不够,缺乏运动。
大家跟着加餐,对康伊十分欢迎。
康伊找到杨勇,解释:“我一直有接受过专业的金融课程。之前有跟着爸爸当秘书,对于公关、基本的出纳不成问题。”
杨勇答应了,并且十分感谢。
就这样,康伊也加入团队。
四月底,第一代农宝机出现。
农田模型也构建完成。
五人针对农产品小麦与水稻农作特性进行测试。
基本信息与操作判断早已输入到芯片中。
现在就要测试任务完成度与效率是否达标。
能完整且正确针对农作物任何现状作出相应的提示与参考方案,就是完成度达标。
效率比目前机械翻3倍以上,便是效率达标。
第一回测试,问题非常多。
五人加班加点改造,五月中旬进行第二回测试。
康伊看着五个人不分日夜地忙碌,自己出钱请厨师做菜。
因为赶工,浮尘也加入机械修建工作。
她之前被杨勇有意无意引导着“修车”,现在对机械构造能举一反三,完全能跟上队伍所有节奏,不拖后腿,不做累赘。
康伊看着大家的努力,时不时请师傅上门做按摩,放松身体。
六月初,第三遍测试,效率也达标了。大家感觉差不多。
开始精细化改造。
等到七月初,比赛方要求递交材料的时候,康伊忽然想到,“我们怎么运过去?”
这个问题还问得是,如果是评委或者投资商,肯定会想怎么扩大化生产,以及怎么运输。
机械看着霸气,却难以运输。
五人一琢磨,为可折叠式。
而后又是昏天暗地地忙碌,赶在了七月中旬进行最后一次检测,又火急火燎地进行最后一次修改。
7月22号,大卡车拉着“农宝号”去南方参加“全国机械设计比赛”。
10个月的匆匆忙忙,从无到有,几人都有莫大的成就感,同时紧张比赛结果。
能否被专家认可,被业界市场接受,这是第一站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