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田馨笑道:“大姐,咱们一起摆摊也是缘分,我给你算一块钱一斤,咱们也认识了。”
大家非亲非故,也是第一次见,一下就减了五毛钱,大姐也承情。
大姐道:“妹子,我姓冯,我给你一根羊棒骨,没啥肉,回去炖个汤能咂摸个味,你别嫌弃。”
羊棒骨就是骨头棒子卖不上钱,卖羊肉的时候人家买的多也就搭着送了,本身不值钱。
田馨点头:“冯大姐,那谢谢了,羊棒骨是好东西。”
现在冬天冷,有这根羊棒骨,回去可以炖点萝卜吃,正好家里地窖里还存着一点萝卜。
田馨是第一次出来摆摊,很多人没见过蜂蜜,觉得新奇,停下来问的人多,真正买的少,不过蹲上大半天,田馨也买了六斤。
万事开头难,田馨位置偏,能卖六斤已经很满意了。
回家后,田馨把羊棒骨给了赵桂芬,赵桂芬惊喜道:“棒骨,羊棒骨?我都多少年没吃过羊肉了。”
羊棒骨剃的干净,上面沾着星星点点的羊肉,一大根棒骨被赵桂芬剁成几段,滚刀块萝卜一起炖。
炖好出锅,汤汁都是奶白奶白的。
田馨忙碌一天也饿了,就着上顿的玉米馍馍,田馨一口气喝了两碗,只觉得胃里都是暖的。
林原不是城里户口没粮本没粮食供应,农村人种地,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上交的,剩下就是留着家里吃的,林原上次回去,专门从家里背了粮食过来。
赵桂芬打算喊林原跟苏家一起搭伙吃饭,他也有粮食,不算占便宜,但被林原婉言拒绝了。
林原说,不想给小妹添麻烦,林原这次背来了三个月的粮食,他在陈奶奶那租房,陈奶奶自己做饭,林原就跟陈奶奶一起搭伙了。
林原负责做饭,陈奶奶岁数大了,也免得在灶台忙活。
炖的羊棒骨萝卜汤田馨给林原端过去了两碗,正好赶上他们吃饭。
陈奶奶年纪大了,吃的也清淡,咸菜丝配着大茬子粥,就是一顿晚饭。
林原给田馨搬来板凳,问道:“蜂蜜卖的咋样?”
田馨说卖出去六斤,还白得了一根羊棒骨。
林原在省城待了快一个月,逐渐也习惯下来,林原刚来的时候沉默话少,现在情绪也轻松不少。
大碗茶生意,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林原没太看上,一碗三分钱的茶,还能赚几个钱?
当时为了顾及家里人的想法,他勉为其难的跟着田馨来了省城。
林原没成想,大碗茶赚钱的很!
这次他换的位置也好,生意红火,赶上人多,一天能卖出去二百多碗!忙到林原烧水都来不及。
甜水碗卖的少一些,主要是年轻女同志和小孩子喜欢喝,但平均一天也能卖上二十多碗。
有些年纪大的,舍不得花钱,就花一分钱买上一碗热水,热水就是烧蜂窝煤的成本,卖一分钱也不吃亏。
半个多月的功夫,林原就攒了不少钱。
大碗茶生意不显山不露水,外人看着是个苦差事,其中的赚钱的滋味,只有内部人知道。
林原开始佩服田馨的远见,在供应短缺的当下,田馨能支上茶水摊,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
林原笑道:“馨馨,上高中可耽误你赚钱了,考不上大学,咱们兄妹一起发财。”
田馨故作生意,连着呸了几声:“二哥,你别乌鸦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别咒我。”
兄妹俩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回到了两小无猜的童年时期,陈奶奶听着也高兴,她家里很少这么热闹了。
陈奶奶说:“田馨哪,你给我的蜂蜜水我喝了,我上厕所都顺利了。”
陈奶奶说的隐晦,田馨听懂了,没成想蜂蜜还有这样的功效,下次去黑市卖,田馨可以提一提。
田馨这次来,林原给田馨分了红。
林原这些天一共赚到四十二块三毛,按照之前说好的二八分成,田馨能拿到八块五。
这些钱田馨拿着有愧,林原道:“馨馨,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茶水摊这个路子是你趟出来的,营业执照是你办的,没有你,我也干不成,就算你不是我妹,是别人,这钱也是你应得的。”
提起临时执照,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期了,田馨还得去商管组续期。
临时执照上面需要填写具体经营人,最多可以写三个人,林原来以后,商管组在经营人上添上了林原的名字。
有了执照摆摊,林原就不是违规经营。
临时执照可不好办,普通的小商小贩也想办,好多被商管组给驳回了,田馨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是对祖国建设有帮助的好青年,在大西北,她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
回城后,田馨连工作都没安排上,不能让人家知青寒心,考虑到这一点,鼓励知青就业,商管组才破格给了田馨这张临时营业执照。
林原道:“馨馨,多亏了你这个临时执照,不然大碗茶生意,怕是不能一直摆下去。”
林原心情平和许多,大碗茶生意早出晚归,烧水冲茶确实不轻松,但胜在安稳踏实,一天下来钱不少赚,林原心里有再多的雄心壮志,暂时也只能安于现状,他要担负起男人的责任来,他欠下的那些钱,只能靠自己去还。
林原说:“我先攒钱把欠下的债还完,关于大碗茶生意,我有其他想法。”
田馨好奇:“什么想法?”
林原抬头,认真道:“我想把大碗茶生意做大。”
剩下的话林原没说出口,他想把大碗茶生意,做成省城的一道风景线。
百瓷缸里飘着茉莉花茶叶,林原抿了一口:“馨馨,我们的大碗茶生意,不止现在的规模,以后哥会赚到更多的钱。”
林原说的认真,田馨回的也真诚:“二哥,我信你。”
林原笑了:“我这话如果被咱妈听见,恐怕得拿着笤帚疙瘩追着我打,嫌我整天没正行。”
林原管着茶水摊,还有挺多想法,田馨就更踏实了,这个茶水摊,在二哥手里比她手里赚的还多,看来把二哥从北淀村拉出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李梅花担心,经常让林军写信问林原的情况,也怕这个儿子桀骜,给田馨添麻烦。
等田馨放假有时间,得回一趟北淀村让李梅花安安心。
田馨的蜂蜜卖的顺利,每个周日田馨都去黑市卖上半天,开始观望的人多,渐渐有人凑了上来。
一块五一斤的蜂蜜,价格让人略有些肉疼,但也买得起。
有穿戴好的,一看家里条件也好,一张口就是四斤,四斤蜂蜜就是六块钱,不是一笔小钱了。
田馨的蜂蜜味道好,有人买了一斤觉得冲水好喝,还来黑市专门寻她。
田馨跟顾客搭话,告诉对方喝蜂蜜水的好处,这也不是她自己瞎编的,都是事实。
不到一个月,田馨五十斤的蜂蜜,卖出去了一大半。
田馨手里有蜂蜜,郑小梅知道,晚上郑小梅过来找田馨:“田馨,你蜂蜜卖给我一点呗。”
田馨刚把蜂蜜拿到手时,送给了郑小梅两斤:“咱们关系好,卖什么,你要多少我送你。”
郑小梅摇摇头,小声道:“不是我吃,我帮你拉客户,我认识几个朋友,也想买蜂蜜。”
“人靠谱吗?”
郑小梅:“放心,都是我认识好多年的朋友,不会有问题。”
田馨私下卖蜂蜜,她小心翼翼的,怕被人举报惹麻烦,每次去黑市,田馨都把脸蒙的严严实实的。
既然是郑小梅打包票,那就是信得过的人。
田馨说便宜点,郑小梅道:“别看我面子,正常卖,你给这个便宜点,下一个呢?你价格就乱了。”
田馨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大不了分量上多加点,得了实惠,也不显山不漏水的。
郑小梅的朋友们一共买走了十斤蜂蜜,田馨到手是十五块钱,净赚十块钱!
田馨心里有了谱,蜂蜜在省城的销路很好,省城的人们也认,毕竟不是计划里的供应,平时想买还买不到呢,现在黑市能见到上好的蜂蜜,最多也就是花几个钱。
城里的双职工家庭不少,家里孩子少一些的,日子就过得宽绰,吃穿都是按照供应来,每个月还能攒下一点钱。
一斤一块五的蜂蜜,农村人嫌贵,但端着铁饭碗的城里人也能接受。
李梅花娘家在大丰屯,经济交通上相对落后,出来一趟不容易,农村人自给自足,靠天吃饭,家家户户也不富裕,养的蜂子往副食店送送,勉强赚点钞票,多余的蜂蜜有田馨他们来收,自然乐意。
田馨跟林原又去了一趟大丰屯,这次买了一百斤蜂蜜回来。
这两次就是一百五十斤,可把村里人惊个够呛。
林原没少去姥姥家,有跟他关系亲近的婶子劝他:“林原呐,你们这样出去卖,算投机倒把吧?可别被抓起来。”
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允许小本经营的,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深植入大家的脑中。
田馨和林原卖蜂蜜,是担着一点风险的,不过现在政策宽松,相关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市场一些自由。
林原的性子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他都敢去广东倒腾服装,更别提田馨卖个小小的蜂蜜了。
卖蜂蜜这个买卖适合田馨,时间自由,蜂蜜存放时间长,像这种纯蜂蜜,是没有保质期的,长期保存月不会坏,一点压力都没有。
田馨周末出去卖卖,老顾客再介绍顾客,渐渐的,田馨的蜂蜜生意稳定起来。
在卖蜂蜜的同时,田馨也没落下学校里的功课。
田馨的基础渐渐的跟上来不少,学校里各个科目都有现成的老师,田馨不懂的就去问,从不把不懂的留给第二天。
还有几天,就要月考了。
为了准备接下来的月考,同学们都铆足了劲,下课时间连个动静都没有。
田馨挺担心的,月考是检验能力水平的试金石,田馨不足之处还有许多,不知道月考是个什么水平。
田静的成绩一般,比照田馨还是差一些,田静为此愤愤不平,总想证明自己比田馨强,这次月考,田静也是铆足了劲头,希望可以比田馨考的高。
田静听说了,插班考试题的难度低,比他们平时的月考要简单,田静想,怪不得田馨能考到四百分,那可是四百分啊!要是高考上了四百分,都能考上本科的大学了!
田馨一个下乡插队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人,肯定是因为题简单,她才撞了大运考了高分。
田静想,她比田馨是有优势的,在田馨插队种地时,自己在校园里学习文化知识,田静按部就班,从小学上到了高中,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插队的初中生?
从田馨回田家之后,田静就暗暗和田馨比较,后来她发现,田馨样样不如自己。
田静从小被沈红缨捧在手心里宠大的,只要她想要的,沈红缨就想尽办法满足她。
现在田馨来了友谊高中,还快把田静比下去,田静承受不住。
班里学习最好的就是马争一了,马争一太傲气,田静不喜欢她。
可架不住人家学习好,田馨想提高成绩,就得找个优秀同学帮忙补课。
沈红缨每星期都给田静零花钱,田家双职工,父母都挣工资,钱上面还是富裕的。
田静捏着两块钱,找到了马争一:“马争一,你给我补课,我给你钱。”
田静打听过了,马争一家里条件不好,她爸妈早就去世了,现在是跟着姑姑生活的。
一出手就是两块钱,马争一一定会同意!
马争一正在埋头做一道化学题,闻言她皱着眉,像是责怪田静打扰了她的学习思路:
“拿走你的臭钱。”
田静跺跺脚:“马争一,你什么态度?你帮我补课,我可以给你补课费,你考虑考虑。”
马争一视力不好,她让老师把她调到了第一排,渐渐地,黑板上的字还是模模糊糊,她猜测,自己近视了。
近视是需要配眼镜的,眼镜太贵了,她没有钱,想到眼镜,马争一道:“你为什么想补课。”
田静:“我为了超过田馨,我不能被她比下去丢人。”
马争一:“……”
田静的这个补课费,马争一更不想赚了。
马争一又说道:“田静,虽然我确实缺钱,但也不会给你补课,”
马争一一字一顿说道:“田同学,希望你明白,学习从来不是一个炫耀的工具,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成就更好的未来。”
田静一肚子气,好心给马争一送补课费,还听了她一大堆的人生哲理。
田静不管什么未来,她的未来就是一定要比田馨强,不能被她比下去。
田馨路过,正好听到了马争一的话,对她颇为敬重,马争一对未来想的很明白,对自己也很有规划。
中午在食堂,马争一刚好在田馨旁边的桌子站着吃饭。
杨文茹小声道:“马争一跟着她姑姑生活,生活比我还节俭。”
田馨瞥了一眼,马争一的饭盒里是一勺炒白菜、两个窝头,炒白菜是食堂里最便宜的素菜,一份六分钱。
杨文茹道:“田馨,月考你准备的咋样了。”
田馨:“也没什么准备的,每天好好上课,放松心态呗。”
杨文茹道:“我是擦边插班进来的,我们班上的同学成绩都好,我这次月考肯定得砸。”
田馨宽慰道:“能插班进来就很不容易,还有几个月时间,好好学。”
杨文茹:“我如果能考上大专也行,大专毕业说不定分配工作,能坐办公室,有个铁饭碗。”
田馨和杨文茹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吃完饭,田馨回了教室,田馨午休时间不喜欢睡觉,就拿着化学卷子做。
有道题田馨怎么也解不开,锁着眉烦躁的在演草纸上比划。
马争一去水房接水,从田馨身边经过,说道:“你化学公式用的不对,怎么能做出来?”
马争一板着脸,扔下这句就回了座位。
田馨定睛一看,又把题目分析几遍,可不是吗?化学公式用的不对劲。
马争一独来独往,跟谁都处的不近,班里的同学私下说她是冷面人。
下午第二节 课后,田馨往马争一桌子上放了两颗奶糖,是过年从供销社买的:“马争一同学,谢谢你的提醒,那道题我做出来的。”
“不用给我糖,我就是随口一说。”
田馨笑道:“你随口一说,就打开了我的思路,马同学乐于助人,谢谢你。”
马争一很少被同学这么夸,她板着脸,耳根有点红:“以后有不懂的题可以问我,都是同学。”
班里的冷面人,也没想象的那么不容易接近,田馨脸皮厚,第二天数学有不懂的填空题,拿着卷子去了马争一的座位。
马争一皱着脸埋怨田馨耽误她时间,但神情里带着笑意:“你咋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填空都不会。”
解答完题,马争一道:“同样是姐妹,你和你妹妹差距挺大。”
田静?
田馨和田静的关系同学们都知道,也明白她俩不合。
田馨道:“怎么,她烦你了。”
“你妹妹是大善人,给我送钱呢,我没要。”
马争一学习成绩好,心怀也宽广,田馨想,国家通过高考选拔人才,需要的就是马争一这样的同学吧。
马争一独来独往,田馨跟杨文茹商量了,中午吃饭喊上马争一和他俩一起。
杨文茹自然乐意:“马同学别嫌我学习差就行,跟年级第一一起吃饭,我也沾沾好运,月考能考好一点。”
马争一:“现在是新社会,杨文茹同学你不要搞封建迷信这一套。”
杨文茹:“……”
田馨和马争一走得近,这情形落在田静眼里又是极为扎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