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接下来就要开始行军了,周围全是茫茫雪山,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很容易走错,一旦走错方向,后果非常严重,杨正不敢大意,将指北针放在地图上,认真研究起来,点状符号代表的是巨石,坟头,洞穴等体积小,但有重要参照意义的物体;线装符号代表的是河流,渠道,道路等;面状符号代表的是草地、湖泊、沼泽、森林等,不懂的人完全看不懂地图。
至于地图上一圈圈的曲线,代表的是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绘出来的等高线,还有为表现局部地貌特征,采用为基本等高距的一半的等高距回执等高线的间曲线,通常用长虚线表示。
还有辅助等高线,通常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但也可以按任意高度描绘等高线,用以表示基本等高线和间曲线尚无法表示的重要地形,通常在地图上以短虚线描绘。
如果懂得看地图,结合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获取地物轮廓、位置、长度、面积、高度、大小等数据,如果看不懂,就只能看到满眼的线条,不明其意。
读图的口诀是先点后线,由线及面,首先将地图上的明显点状地形找出来,例如山脉最高峰顶,然后找线状地形的河流、山脉、山谷等,这个时候整个题图的大概地貌就了解了,然后寻找湖泊、草地、空地等,整个地形就都知道了。
看懂了地图行走起来就方便很多了,从起点到终点,中间会有很多高山、峡谷、河流等阻挡,必须绕行,这么一来就很难回到原定路线,导致迷路,这就需要掌握方位角技能了,按照方位角走就不会迷路。
军用指北针通常都是逆时针度量,根据指北针刻度来读取方位角。首先,将指北针平放,待指针静止,标定方位,指北针保持不动,面对你前进的方向,在刻度盘上读出方位角数值,记住该数值。
在下一个转弯处拿出指北针,标定方位,再次在刻度上读出你前进方向的方位角,并记住它,如果怕忘记,最好在地图上用笔标注出来,每一次转弯就重复标定方位,记住前进方向方位角,如果前方无路或者迷路,拿出指北针,读出方位角,回头朝相反方位角行进,回到上一个转弯点,拿出指北针读出前一个方位角,再向相反方位角行进即可。
简单来说,就是指北针在不考虑磁场等干扰的情况下,指针永远指向北面,也即是说参照方向固定住了,从a点到b点划线,该线条和指北针形成30度夹角,30度就是方位角,顺着这个方位角指向往前走直线就不会错,而90度就是反方位角,顺着该方位角所指返回就不会偏离方位。
如果b点需要转弯,到c点会形成一个新的方位角,跟着走就知道去往哪里,和a点之间有多远,转了多大弯,并根据反方位角可以原路返回,如果c点需要再转弯,到d点会形成新的方位角,在地图上标注好,一目了然,跟着方位角走几乎不会迷路,哪怕没有地图和路标。
当然,不得不防备磁场干扰导致角度出现偏差,方位角不准,就需要其他方法辨别方向,结合地图计算角度和距离来走了,那就复杂很多,而且不精确,有迷路的风险,最少要走很多弯路,决不能大意。
第463章: 冰寒雪原
“涅槃”计划的核心就是把人放到极端恶劣的不同环境中去不断淬炼,达到浴火涅槃的目的,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对这些地形有初步的接触,而杨正除了丛林外,其他地方完全陌生,没有任何相关生存训练。
原本,杨正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过去,但大队长出于实际考虑,给了全套装备,虽然没有武器,但也够了,起码有了活下去的基本保障,运输直升机上,杨正抚摸着狗腿刀内心大定,一刀在手,有何惧哉?
两个小时左右,直升机降落来到一处海拔超过六千米的高原雪山之巅,悬停在三十米的高空中,杨正知道目的地到了,戴上保暖手套和帽子,检查装备,然后抛下绳索,背上背囊,将狗腿刀也挂在背囊的挂钩上,抓住绳索直接索降。
一阵狂暴的寒风吹来,杨正不由的脖子一缩,感觉像是冷刀子刮过似得,好冷,身体也不受控制的摇晃起来,赶紧用脚扣死绳索,双手抓紧,让身体绷的直直的,然后手脚一松,身体往下滑落。
然而,寒风呼啸,犹如鬼哭狼嚎一般,身体平衡无法保证,杨正低头看看下面是厚厚的一层雪,再不快点下去直升机未必能稳得住,到时候就麻烦了,赶紧放快速度往下滑。
噗通——
杨正掉落在雪地上,砸出一个坑来,躺在雪地上,冰寒气息疯狂的笼罩过来,就像是躺在一个冷柜里一般,杨正大惊,赶紧爬起来,眼看着直升机自动收缩了绳索后离开,杨正知道接下来的路就只能靠自己了。
天色已经黯淡,距离天黑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杨正打量着四周,满眼都是高低起伏的雪峰,白茫茫一片,看不到尽头,寒风呼啸,凄厉的声音就像是地狱里钻出来的恶魔在嘶吼,不断往自己身上扑来。
杨正冷的直哆嗦,感觉全身血液都要冻僵了似得,知道不能停下,否则就真的冻僵了,赶紧朝背风的山峰走去,背风山坡遮挡住了呼啸的寒风,没有寒风带走身上体温能活的长久一点,站在寒风中不动,用不了半个小时能直接冻死。
没多久,杨正绕道一处背风山坡,再往下走了一段距离,感觉不到寒风后松了口气,将背囊放在地上,抽出了捆绑在背囊上面的折叠式工兵铲,马上就要天黑了,没办法赶路,必须在天黑前做好宿营准备,否则会直接冻死。
雪原上到处都是雪,没办法生火,也没有东西可以遮挡,唯一的办法就是挖雪洞,藏到雪底活命的机会比在地面多很多,之前杨正根本不懂怎么在雪原上生存,还好出发前看过视频,知道了雪洞。
挖雪洞并不是简单挖个坑就好了,也不是横向挖个洞那么简单,简单的坑和洞都是不可取的,遇到雪崩就被活埋在里面了,很有讲究,时间紧迫,杨正抡起工兵铲飞快的挖掘起来,还好都是雪,不用费太大的力气。
没多久杨正就感觉气喘不过来了,呼吸急促,力不从心,知道是高原反应,视频里有介绍,杨正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从背囊上取下挂着的军壶,拿在手上感觉有些沉,不由大喜,打开一看,果然是水,没想到临行前大队长帮忙装好了水。
杨正打开喝了一口,发现还是热的,大喜,多喝了几口,暖流顺着食道进入胃部,一个暖流散开全身,感觉有些凝固的血液都开始流动了,大喜,赶紧盖住盖子保温,对大队长的照顾感激不已。
略作休息,杨正感觉呼吸稳定了些,拿起工兵铲继续挖掘,这次不敢太快,虽然天黑了会很危险,但高原反应同样能要人命,杨正控制好速度慢慢挖掘。
不知不觉中,一个长一米八左右,深两米左右,宽度有自己身体三倍左右的坑就挖好了,杨正累的不轻,停下来休息,用工兵铲缓缓抹平坑壁,这么做能一定程度加固,防止塌方。
十几分钟后,杨正见天色越来越黯淡,一轮朗月高高的挂在月空中,马上就要天黑了,不敢耽搁,在高于地面半米左右往侧面挖,挖出来的雪都奋力铲出去,十几分钟后,终于掏出一个深一米多点,高半米左右的冰台。
冰台就像一个床台,因为高于雪坑半米左右,冷空气进来后下沉在底部,人在床台上会好很多,当然,人的体温会让雪洞的冰雪融化,而融化后的水会被冷空气迅速凝冻,这么一来,雪洞就会膨胀,扩大,活动空间就会收缩,但整个雪洞宽度超过人体三倍,就不用担心膨胀扩大后形成挤压,把人活埋在里面。
冰雪因为体温融化后迅速冻结,导致空间变狭窄,坑洞太小,必死无疑,太大也不行,无法形成恒温,身体温度会被扩散,最好的宽度就是身体三倍,长度根据身高而定,深度可以大一些,冷空气下沉到底部越深,越不影响床台。
杨正休息了一会儿,把床台上面的冰壁用工兵铲抹平,避免温度上来后冰雪融化,顺着凸起部分滴落下来,抹平后融化的水会扩散,不等形成水滴就凝固了。
天,黑了。杨正终于赶在天黑前做好了雪洞,时间还早,不急于睡觉,杨正蹲在雪洞里打开了背囊检查起装备来,发现里面除了太阳帽、护目镜外,还有防潮垫、睡袋,强光手电,急救包和一袋压缩饼干。
杨正大喜,将贴身放着的火机和食盐放进背囊收好,避免万一丢掉,拿出防潮垫平铺在冰床上,再拿出睡袋也放好,这种特制的拉链式睡贷最方便,往里面一趟,再拉上拉链,整个人都包裹在里面,很保暖。
有了这些装备,杨正估摸着自己活下去的机会有三成左右,内心大定,压缩饼干是救命物资,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使用,杨正蹲了一会儿就感觉全身都要被冻僵了,大惊,赶紧脱了外衣和鞋子钻进睡袋。
在雪原上呆着不动,身体血液很容易凝固,特别是手和脸,这种冻伤只能截肢,零下几十度的雪原气候之恐怖,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别说人,就连钢铁时间长了都能冻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