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但是,现在赵含章的书局和造纸坊只开了八家,有些郡还没有,他们就只能就近从别的州郡里买。

这种纸成本更加的便宜,造纸坊也扩大了,每日都能产出大量的纸张。

审稿的事也是他干的,赵含章就偶尔看看。

这样一来,南官便可知北方发生的事,北官也能够了解南方的情势,而京城,相当于一个政治消息集散地。

当然了,不是名士也可以,只要所言有物,赵含章都容许刊印,哦,因为邸报需要用到的文化水平很高,所以邸报所所长是赵程兼任。

因为造纸坊的工匠们很厉害,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试验,他们不仅可以用树皮造出好纸,还能用麦草、稻草等草和各种东西混杂在一起造出好纸来。

有纸,加上书局里活字印刷术也愈加成熟,赵含章就可以将邸报扩大了。

这也不怪赵含章,怪那俩人太蠢,就算是要贪,好歹多等一段时间,现在正是百废待兴,收拢朝政的时候,赵含章就等着立威呢,这两人都送到跟前了,她怎么可能错过?

而赵含章还开通了各县学堂与太学交流的通道,学生们不仅可以写信和太学里的学生,老师交流,提问题,还能通过太学上达天听。

这样的邸报就不仅仅是给各郡县的长官看了,各县学堂都要有,学堂里的学生们免费拿到邸报,但他们也有义务,他们的义务就是为本县百姓宣读邸报上的谕旨、诏书,以及朝廷的一些重要且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举措。

听说上个月就有两个县的县令因为挪用朝廷下发的赈济粮食,致使县中饿死的人达两位数,于是有学生写信到太学。

目前,各地书局和造纸坊都是仿造西平的书局、造纸坊所建,西平的书局和造纸坊也是最先进的,到现在他们已经增扩三次,造纸坊早已形成规模,每天能出五万张以上的纸张,最多时达到了九万张。

赵含章曾经就是蹭赵仲舆的邸报看,他每次收到邸报都会让人抄录一份给她送去,还会补充很多邸报上没有的东西。

买邸报的钱倒是没多少,主要是运输成本高,所以没有书局的幽州刺史石勒,和书局很少的并州刺史北宫纯纷纷上书,要求朝廷也要在他们这里增开书局和造纸坊。

按照晋律,贪污倒不至于被杀,最多撸官不做,可……他们造成了恶劣的结果,赵含章素来爱民,这又是战事结束后的第一桩贪腐案,有点见识的官员都觉得两个县令凶多吉少。

她将邸报一事交给太学和书局,在太学里成立了一个邸报所,由太学学生们担任里面的职位。

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斩。

同时,邸报还接受全国各地官员、名士的投稿。

当然是大纸,可以裁剪的,成我们现在印刷的书本,可以裁出十六张。

别看现在产能上去了,其实纸张还是不够用。

不说别的,就朝廷每天的办公用纸就是大量的消耗。

收拢流民,造册记名,办户籍,以及各种信息的记录,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纸张。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

首席富千金

皇甫芊金

大神魔

南伤小道

大仙农

冰火阑珊

我成了小乌鸦嘴他后妈

宋款款

摇歌

君芜觞

拼搏年代

白色十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