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高严不吭声,他小时候可没高岳那么幼稚。
陆希放松的让自己靠在高严身上,悠悠叹了一声,“孩子长大了,总要让他们飞的……”
高严握着陆希的手,“皎皎,我会陪着你的。”
陆希抬眸对高严一笑,“是,阿兄我们永远在一起。”
高严动情的低头看着妻子,却不想妻子眉头微蹙,“就是不知道表哥现在如何了?”
“……”横竖死不了!祸害遗千年。
“阿嚏!”阴暗窄小的农家小屋里,袁敞捂着鼻子,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
“郎君你没事吧?”侍从关切的问。
“没事。”袁敞摆手,“消息查探到了吗?”跟着他这些的近卫都是袁家的旧仆,袁家虽然破败了,可烂船也有三斤铁,更别说袁家还不算一艘烂船,总有一些家底的,那天蜀郡郡尉突然发难,袁敞并不在刺史府,后来传出刺史被杀的消息,他就在近卫的护卫下,逃了出去。
“反贼孟达把粮仓都打开救济了附近的灾民。”侍从将打听的消息详细的跟袁敞说着,将孟达如何开仓济民,又如何将土地平分给无田的平民,又如何把不服他的官员全部杀死……
袁敞静静的听着。
“郎君,我们现在要不要就把孟达那反贼杀了?”侍从几乎是迫不及待的问,天知道他们快在这个鬼地方待不下去了。
“不急。”袁敞沉稳的说看,“孟家是蜀郡的地头蛇,想要弄他不容易。”
“但是——”侍卫很清楚,要是等朝廷大军到了,他们还没立下什么功勋等回了朝中,郎君处境都尴尬了。
“抓点小鱼小虾有什么用。”袁敞悠然的靠回软垫上,纵然穿着粗布麻衣,身处陋室,他依然不失贵公子的风度,“要抓就要抓大鱼。”袁敞心里很有数,这次他要是不把孟达给弄下来,怎么都堵不住那些御史的嘴。
侍从见袁敞如此,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郎君心里有成算就好。
而此时高威率领的禁卫军也一路急速的前进往蜀郡赶去,皇帝来的时候,已经下了死命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少君,你没事吧。”高威派给高峥的侍卫担忧的问着高峥。
“没事。”高峥额头隐隐冒汗,但还是勉强的忍住,他从小就骑马,可这么高强度的骑马还是第一次,他大腿两侧的皮肤,磨了又破,结痂了又破,现在疼的都快没知觉了。
“少君,我们可以休息一下。”侍卫说,本来少君年纪还小,郎君对他要求也没那么高。
“不——”高峥的话还没说完,远处又传来一阵疾驰的马蹄声,众人警觉了起来,不过很快那顶飘扬的旗帜,让大家放松了下来,但还是没放松戒备。
在飞扬的尘土中,一匹黑色的骏马在官道上疾驰,暗色的金色盔甲几乎同骏马融为一色,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骏马后还跟着约有两百多名骑兵,各个全副武装,一人似乎带着两匹骏马。
高峥眼睛不由眯了起来,难道是——
“来者何人!”一人策马上前喝道。
黑甲骑士勒马,垮下骏马仅鸣叫了一声,就停下了脚步。
“好马!”所有人看到这场景的时候都忍不住赞叹。
那黑甲骑士头戴一个蒙住了大半脸的头盔,停马后扬声道:“我是高岳,尔等可是高太尉麾下?”
高岳?是大少君!大家都知道大少君会来,可没想到大少君会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那些骑士带着的两匹上,一匹上面驮着简单的行礼,还有一匹马身上是空的,显然是用来换骑的。二郎君不愧是蓟州刺史!这是所有人心里的感慨,一人配上三匹马,除了涿县那种天然的养马场外,整个大宋还有谁有这份资本?
高岳会带这么多马,倒不是高严的意思,而是陆希吩咐的。陆希对高岳出征一事,没有说过一句反对的话,可不反对不代表她不担心,高岳出征的装备,都是陆希让人准备的。陆希上世来自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这世又养尊处优的一辈子,能让她看中并且满意用到儿子身上的东西,无一不是这时代最顶级的东西,所以高岳一出场的装备就明晃晃的差点把人眼都闪瞎了。
高峥看到高岳,原本就没什么表情的脸变得更淡漠了,身体也下意识的挺直,双腿也不觉得疼了,他策马上前,“高峥见过大兄。”
高岳取下头盔,露出那张酷似高严的脸,他对高峥露齿朗笑道,“都是兄弟,阿峥何需如此多礼。”
跟沉默的几乎阴沉的高严不同,高岳的笑容明朗灿烂,这让高家很多老兵都有些接受无能,毕竟顶着一张跟高严近乎一样的脸,露出这么灿烂的笑容,让大家都有一种被雷劈过的感觉。
高峥倒没什么反应,他出生迄今也没见过二叔几次,“大兄,我带你去见祖翁。”
“好。”高岳点头。
高峥腿一夹,垮下骏马就窜了出去,高岳也随即跟上,高威是在前方大部队,而高峥这会是在后备的粮草部队。高峥和高岳两人都是少年心性,仗着自己骑术高超,选的又都是千里挑一的良马,两人突前突后,竟然开始比赛了。
高岳十岁开始,高严每次领兵外出都会带上长子,有时候甚至还会故意逼着长子连续几日几夜的在马背上不停的奔驰,这几天没日没夜的赶路,高岳虽然感觉有点累,但也不像高峥那样不适应。
“果然太过舒服的环境养出来的孩子就是娇嫩些。”胡敬捻须看着一前一后进入军营的两个孩子,有些感慨的想到,高岳比高峥慢了一些进来,但下马时候神态依然很轻松,步履也稳健矫捷。而相比之下,高峥走路却要慢一些,身体紧绷,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高峥双腿估计受伤不轻。
“在建康也没什么机会可以给阿峥锻炼,阿峥年纪也小。”老锤说。他说的也是事实,高威对高峥的训练够严苛了,可终究不必上高岳在蓟州有实战训练。高威倒是想带孙子出去实战,可去哪里找实战的人?且高威和高元亮都有官职在身,非诏不得随意离开驻地,又有谁来带高峥外出实战?从这一点上,高峥就比高岳差太多了。
胡敬微微摇头叹气,“他们差的何止是实战。”诚然太尉已经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高峥身上,可高家到高威才开始发家,之前不过是军户,高威哪怕是举全族之力培养高峥又如何?比之高岳,高峥差的实在太多了。
二女君疼爱儿子,二郎君的两位少君进学都比寻常孩子都晚上两年,但是两人一入学就由当世大儒——清河崔氏崔远博亲自授课,除了崔远博外,二女君还以陆家的名义,给高岳、高屾足足请了有二十位名儒为师。这份手笔,除了皇家外,也就当朝几个大士族能拿的出了。
崔家是北方世家,在宋国实力远不及王顾两家,可陆氏同王顾两家几乎是世代联姻,尤其是如今齐国公夫人出自吴郡顾氏,高岳就更不需要同江南士族和侨姓士族联姻。他跟清河崔氏的联姻,恰巧可以巩固二郎君在蓟州的势力。光看两人定亲后,崔家对高岳的重视,就知道二女君这手棋下的有多好了。胡敬暗暗叹气,莫说阿峥是庶出,就算是乐平公主嫡出又如何?乐平公主也给不了他那么大的助力。
胡敬是高威的近身幕僚,一向以智囊的角色出现,可不代表老锤是真的力大无脑之人,胡敬的感慨他也清楚,他有些担忧的看着高峥,他是看着高峥长大的,在他心目中,高峥就跟他孙子一样,“或许可以跟太尉说,让阿峥也跟元亮去任上?”
“元亮是吴郡太守,你说吴郡那地方,能有什么好历练的?让他去经历温柔乡吗?”胡敬苦笑反问。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他跟着仲翼去历练吧。”老锤说。
“也未尝不可……”胡敬若有所思道。
高威接到消息,一听说高岳来了,不由大喜,“哦?崧崧已经来了?”他从营帐中起身,掀帘大步走了出去,余下的人面面相觑,一人问着高威的亲卫,“来者何人?”
“回将军,来者是我家太尉的长孙,高刺史的长子。”高威的亲卫说。
原来是他!众人恍然,高威有两个有出息的嫡子是大家最羡慕的地方,高峥是他们常见的,高岳他们倒是没见过。
高岳看到一个略感熟悉的身影出现的时候,立刻大步上前,跪在了高威面前,大声喊道:“阿崧拜见祖翁!”
“好!哈哈哈——”高崧崧是高威第一个孙子,是他盼了很久才出现的孙子,在高威心目中地位很不同,除了高峥外,高威最重视的就是高岳,他一把拉起孙子,看着正对他笑得满口白牙的孙子,“好小子!”他用力的拍了拍高岳的肩膀,“什么时候来的?怎么遇上你阿弟的?”
“我刚到不久,正好路上遇上阿弟,阿弟就带我来找祖翁了。”高岳咧嘴笑道,高岳没有跟高威见过几面,但是阿娘一直跟他说,祖翁很喜欢他,而且祖翁每年都从建康会送他很多好东西,高岳本来就是自来熟的个性,对祖翁也没什么不好亲近的。
“好小子。”高威欣喜的拉着孙子手不放,还拉着两个孙子一起去大帐里,听他和诸位将军们一起议事,高威对两个孙子的明显提携,让众人侧目。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把孟达那反贼杀的落花流水?”一名硕壮的大汉粗声粗气的说道,高威自从三个时辰达到这里后,就命大军驻扎不走了,让军士们埋锅造饭,大家都有些奇怪,毕竟此处刚到蜀郡。
高威喝了一口凉水,“放心,有你杀的时候。”
众人面面相觑,另一人刚想说话,就听门外军士来报:“太尉,袁别驾求见!”
高威放下碗,“让他进来。”他对大家笑道:“你们不是想问我,在等谁吗?我等的就是人就是他。”
众人一听是袁别驾,神色各异,有人鄙视、有人欣喜,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那个款步步入大帐的身影。
高威说带着两个孙子,但是大部分时候高岳和高峥只是旁观,看着高威手下的将领们带着军士出击、看着他们攻破孟达守城……两人无数次的跃跃欲试的想出击,都被高威阻止了,将两人牢牢的拘在自己身边。
这让高峥和高岳很丧气,王直见自家少君那么丧气,犹豫了下,趁着午休大家进食之时,提了一个女君给他们准备的罐子,走到了高岳面前,“阿崧。”
“阿叔。”高岳看到王直,闷闷的叫了一声。
“阿崧在想什么?”王直将铁罐的蜡封拍开,拔出木塞,一股肉香味飘出,王直陶醉的吸了一口气,还是女君好啊!要在以前,他们行军的时候,有干粮吃就不错了,那里还能吃什么肉啊!
“阿叔,你说祖翁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攻打孟达?”高岳问,他不懂祖翁和耶耶不就是让他们来历练的吗?为什么不让他们去追敌呢?
“阿崧,你觉得一个将军最重要的什么?”王直不答反问。
“当然是运筹帷幄。”高岳不假思索的说道,但说完后他就陷入了深思。
王直笑了笑,“阿崧,追敌杀敌那是底下军士们的事,要是郎君想让你追敌杀敌,何苦远远的把你送到这里来呢?”这些年蓟州并不太平,小摩擦不断,但大仗一直没有。要说崧崧追敌杀敌经验也不少了,可还从来没经历过正式的大战。这次朝廷派禁军镇压孟达,可是一场实打实的完整战役,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将才除了绝少数天才外,很多人都是一场场战役历练出来的,这才是高严送阿崧来这里的本意。
“阿叔,我懂了!”祖翁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才会让他一直跟在身边的,他一定要好好学,高岳兴奋了起来。
王直指了指他们带来的一箱猪肉罐头,“这个拿去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同袍的战友那都是最好的兄弟!”
“好。”高岳笑得满脸灿烂,他提着罐子猪肉,走到了军士们一起吃饭的地方,很快的就跟他们打成了一片。
王直看的微笑,阿崧跟郎君的个性真是完全不同啊,至少他伺候了郎君这么多年,都没见郎君有笑得那么灿烂的时候。
一旁高峥也在胡敬的劝慰下,结开了心结,但是他个性不比高岳爽朗,有点无法融入军士之中,不过高家高元亮和高仲翼也都不是善于言笑之人,大家早习惯了。
高威获胜的捷报很快传入了京中,王珏第一眼看到袁敞名字的时候,终于彻底的松了一口气,心里打定了主意,这次一定要把这臭小子留在京里,不给他留个孙子下来,坚决不放他走!太无法无天了!哪有这么大年纪,人家都当爷爷的人了,高仲翼成亲都算晚的的,人家儿子也已经定亲了,他居然还没结婚的!
“王中书,陛下请您进去。”尖细的声音响起,一名内侍从宫室内走出。
王珏对着那位内侍微笑颔首,随着他一起入内。
“王中书,陛下接到捷报后心情很不错。”内侍头也没回,嘴动了动,小声的对王珏说道。
王珏依然不动声色的跟着内侍一起入内,只当没听见,心情好就好,能保住阿敞无事就足够了。等王珏再次走出宫室外的时候,他脸上的笑意已经藏不住了,皇帝不仅没有责怪袁敞,反而让他接替了益州刺史之位。等这小子回来,一定压着他成亲!王珏已经盘算开,这京城有多少合适的闺秀了。
而在高威整修完毕,准备禁军回建康的那一天,陛下又下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圣旨,他以征南将军高昂监管不力为由,撤下了高昂征南将军的职位,并且册封高威为大将军!
高家得知高威当上了大将军,一派的欢天喜地,大宋立国迄今就没有人当过大将军。即使高威没回京城,前来祝贺的人也络绎不绝。
娄夫人像是一下子年轻了十岁,每天都是笑口常开,原本成女君都已经想给阿岿定亲了,可高威一升职,娄夫人又看不上之前看上的人家了,硬是要成女君给回绝了。成女君一反在娄夫人面前的柔顺,硬生生的顶着不肯答应,被娄夫人足足骂了三天,最后还是延缓了订婚的日期。成女君现在最大的指望就是家翁快点回来,不然她家阿岿就彻底毁了,正经点的人家,谁愿意女儿嫁一个一得富贵就想悔婚的人家?
娄氏对儿媳妇的不听话很不满意,子嗣不旺,就生了一子一女不说,还喜欢自作主张,自顾自的就在圆圆小时候,就跟她娘家大哥的儿子定下了婚事,不然如今太子选妃,以高家的家世,一个太子良媛还不是手到擒来?这次又自作主张的让阿岿跟一个寒门之女定亲!他们家阿岿可是太尉的嫡孙,高岳能娶到北方大族的崔家女,阿岿难道连个世家女都讨不上吗?
高回对母亲和妻子的矛盾大感头疼,尤其是母亲一见他就拉着他哭诉,说儿媳妇不孝顺之类的,更让他烦不胜烦,最后干脆借口要看书温习,住到了外室家里。娄氏见状更是生气,骂儿子好的不学,专学老子缺点,又骂成氏没用,不得夫婿欢心。高威好色,身边内宠颇多,可说来也怪,他生的几个儿子除了高回外,余下的儿子都不是好色之人,除了高元亮因为生子而纳了三个侍妾外,其他人身边连个近身的丫鬟都没有。
不过娄氏为难了成氏没几天,就没时间为难儿媳妇了,因为高威要回来了!高威十天就平定了战乱,又荣升了大将军,注定他这次回京的欢迎仪式不会简单,高家迎接高威的仪式肯定也不会差,娄氏忙得脚不点地,自然也没时间跟儿媳妇计较,一心想给高威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只可惜娄氏的一番苦心,却没有来自高威的任何赞许。
圣上举办的欢迎仪式很盛大,由王珏领着百官出城迎接,如此隆重的仪式,更让高家人骄傲不已,众人皆满心欢喜的等着大将军的回府。
高威回府的时候,身边跟着两名少年——高岳和高峥,两人年纪相差不多,身高也差不多,面对众人审视的目光,两人神色不动,步履沉稳的跟在高威身后。娄夫人见此情形,笑容不由僵硬了许多。高威朗笑着同前来祝贺的众人寒暄,谈笑风生。
待宾客散去,娄夫人正想同高威说上几句话,却不想高威脸色一沉,劈头盖脸的质问:“你想让阿岿悔婚?”
娄夫人不提防高威这么问,呆了呆才支吾道:“也不是悔婚,我就是想阿岿还小,可以慢慢挑……”
“高家人都是一言九鼎的,既然定下了就没有悔婚的道理!你少给我没事折腾!”高威在晚辈面前,对娄氏毫不留情的训斥,让娄氏尴尬的涨红了脸,她狠狠的瞪着成氏,一定是她在嚼舌根。
而成氏也很惊讶,她不知道家翁从什么地方得知了大家想悔婚的消息,而且家翁似乎今天心情不好?
高威说完这一句后,就袖手回了自己书房,“让胡敬来见我!”成氏并没有看错,高威现在的心情的确不好,因为皇帝刚刚明确拒绝了他要求调高元亮为新野郡太守的要求。
高威心里很清楚,皇帝回立他这个大将军,就是用来安抚人心的,可他好歹为大宋立了不少战功,还亲手让把高家的军权都交了出去,他居然连一个区区平调都不答应,高威忍不住暗恼,他人还没过河呢,桥就先拆了!也正是因为在皇帝处吃了闭门羹,回来一听说娄氏居然因他升职了大将军而想悔婚,心火一起,就不管不顾的训斥了一顿,她是嫌高家现在的日子过得太好了吗?
娄氏被高威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弄懵了,等回过神来的时候羞愤欲死,含泪颤声道,“郎君若是对我有什么不满的地方,休了我好了,何必在这么多小辈面前给我没脸?”
高威吼完娄氏后,心里也多少有些后悔,他是有点冲动了,他应该私下再找她谈这件事,但让他给娄氏道歉又不可能,听了娄氏的话,他哼了一声,大步往书房走去,高岳和高峥连忙跟上。
余下的晚辈们纷纷退下,下人也瞬间散了一半,高回见娄氏气得脸色都青了,生怕她气出病来,忙上前对娄氏道:“阿娘,我们也回去休息吧。”
“都是你——”娄夫人找不到高威出气,就想骂成氏,却被高回嬉皮笑脸的推着回房了,“阿娘,我们先回去吧。”他们都已经被人看了一次笑话了,难道还要再要被人看第二次笑话?
高岿也上前哄着娄夫人,圆圆则偎依到了成氏的怀中,看着娄夫人怒气勃勃的样子,她脸埋到了阿娘怀中,幸好大舅母不是这样的,她以后不用面对这样的大家,成氏安抚的拍了拍女儿的背。
娄氏拉着孙子的手,反复说着她是为了他好,他现在订亲的对象不过只是一寒门女,你阿娘看上她是因为那女孩子家里跟她有亲,她不过只是为了自己私利罢了,大母才是为了你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让高回心里产生了疑惑,以高家的条件难道还不能给阿岿娶上世家女?成氏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高岿低着头,连声应着大母,心中却有些悲凉,大母只想着要她自己的名声,阿父诸事不管不说,耳根子还这么软……高岿暗暗庆幸,幸好自己有阿娘。高家现在名声听着响,可那也是大伯、二伯那一房的事,阿父迄今连个官身都没有,哪有什么条件好些的世家女肯嫁他?
若是没落的世家女,他娶来又有什么意思?不是他势利,人总想往高处走,当年五叔还不是等了很多年才选择了一个岳家势力相对强盛的妻子,五叔夫妻现在也很恩爱。以高岳的条件,二婶都给他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他当然也要选择对自己将来更有利的岳家。
阿娘给自己定亲的对象,虽不是世家,可家境富裕,他未来的岳父是精明能干之人,朝中官职也不低,且家中只有一子一女,长女跟他同岁,幼子今年才三岁。若不是阿舅跟他未来的岳父交好,他也说不上这门亲事。高岿低着头,听着娄氏劝说,心里却想着既然祖父都发话了,那么明天就让阿娘去定下吧,省得夜长梦多。
高威到了书房坐定后,也不急着跟幕僚商议宫中之事,先问高岳:“阿崧,你这次来你父亲对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按着高威的脾气,他根本不会问这句话,孙子的前途当然是由他来安排,但是胡敬提醒他,或许二女君对阿崧有别的打算,虽高岳才有此一问。
以后想干什么?这个问题也不止祖翁一人问过他了,高岳他也一直在考虑,他又问过阿娘,她想让他以后做什么,阿娘让他自己想,说现在想不出来没关系,等过上几年再说。他也跟阿舅说过这个问题,阿舅的答案跟阿娘一样,让高岳有些迷茫,“我想进太学读几年书。”高岳说,这是阿舅给他的建议。
“进太学?”高威没想到高岳居然想进太学,这是他从来没想过要让孙子去的地方,“这是你阿娘让你进去的?”高威问。
高岳摇头:“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阿娘说随我想干什么。”
高威眉头一皱,他这媳妇什么都好,就是太宠孩子了,这种大事怎么可以交给小孩子做决定呢,他刚想说过,就见胡敬在对他使眼色,高威改口问,“难道你以后想当文官?”
“也不是,我就想在太学读上两年书,见识见识,多读点书总归好的。”高岳说,阿舅说太学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跟他以前上的崔家族学是完全不同的地方,他肯定能在里面学上不少东西,这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
高威盘算了下,读上两年出来也就十五岁,年纪也不大,阿崧起点也比阿峥高多了,晚两年也没问题,“也好,那你让谁举荐你入学?”太学也不是谁都可以进去的。
“阿舅说他来给我安排。”高岳说。
“袁刺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