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况且典史的职权范围可不小,稽查狱囚、治安等均有典史分管,虽无品级,却是个肥差。年俸禄三十两左右,另有官中的养廉银三十两,另配门子一名、马夫一名。
且不论李曼是否能相中,反过来讲,若不是栾县丞的缘故,这种人家的公子也不会看上一个小小村长的闺女的。
李曼的娘自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什么叫门当户对?门当,就是家门口相对而放的石墩或者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之分,圆形只有官宦之家能用,而其他人,哪怕你是巨贾,也只允许用方形。嵌在门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圆木,俗称户对,得按照家中官员品级涂以油彩或者图画,文官用方形,武官用圆形。
自家什么门楣?既没有石墩子也没有户对,能同典史这样的人家攀上亲家,完全是姐夫姐姐的面子,因此李曼的娘笑得合不拢嘴地不停向栾夫人道谢。
人不就是这样?哪怕亲姐妹也难免攀比之心,希望你好,但却不希望你比我更好,最好是我处处压了你一头,有能力拉你一把。李曼娘的这番处处透着巴结的感谢让栾夫人心里很受用,笑着摆了摆手,带着些骄矜又显示出和善:“行了,都是一家人,什么谢不谢的?喝口茶,别放凉了。”
知道栾夫人爱喝花茶,送礼的人都投其所好,这次送来的茉莉茶榕城产的,那里是点醒的河口盆地,四周海拔都在千米左右,日照短、多是散射光,终年云雾缭绕,十分利于种茶树,当地的茶农经过世代的经验积累,早已经形成了“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种植格局。
当地最顶级的茉莉用玉兰打底,目的是用新鲜的玉兰花调香,春色复苏的三月,白玉兰树上就冒出一个又一个白色花骨朵儿,两头尖尖,洁白无瑕,如同玉雕的艺术品,只不过再十来日的时间,满树盛开,密密层层,此时树上还没有长叶子,只有满树白色的怒放,简直就是喷花的飞泉,清香四溢,这时候采下给同样洁白光润的茉莉打底,提高茉莉花茶的香味浓度,花香更加鲜灵。
这样的茉莉花茶,不管是视觉、嗅觉还是味觉,哪一样不是享受?也不怪栾夫人催着李曼的娘趁热尝,如此才不辜负这盏清澈透底、香气清高的好茶。
这老姊妹俩说得热闹,李曼那里却气压低了许多,栾夫人招呼喝茶,她不太提的起劲,任凭沁透心脾的茶雾袅袅腾挪升空消散,到底也没喝上几口。
这种高档讲究的生活一直是李曼心之所向,眼下如此这般定然是有缘故了。
栾夫人以询问的眼神瞅了瞅李曼的娘,后者下巴微微一抬,朝着李曼的方向努了努嘴,又轻轻摇了摇头,栾夫人心下了然。
定是为了裴华和村里那个能干的杜姑娘的事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