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那大夫行医多年,这场面不知经历了几多,早见惯了,还同柱子开起了玩笑。
可柱子学乖了,不相信面前这看起来和蔼可亲、下手却又快又狠的大夫爷爷,睁大了眼睛,一丝不错地盯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其实这大夫还真没骗他,下面也就是上夹板、抹草药。
杏林史上一直流传有医圣的一则传言,说是那时候有个人锯木头时被木头砸在小腿上,当场昏厥在地,血流如注。那小腿下面有一纵形约一扎长的伤口,骨头外露,且有个寸把长的骨片从伤口掉出,接着医圣先用甘草与银花煎汁冲洗,接着取新鲜桃木一块,按照那掉落出来的骨片形状削就,外包以佛金(佛像外面那层黄金薄片),纳入缺损处,外敷生肌药膏,半月之后,肿消痛减、伤口愈合;三月之后能扶拐行走;一年之后完好如初。
所以后来,凡是遇到骨折病患,大夫都用桃木做成夹板用以固定。
最后上药时,裴勇没忘了裴大娘和李菊花的嘱咐,特意央求大夫:“烦请您一定要用最好的膏药!不用给我们省银子。”
倒惹得大夫笑了起来:“老朽行医数十载,不敢说药到病除,起码尽心尽责。你尽管放心,不信,你可以问问你兄弟,他受伤可都在我这里治的,我可曾给他治坏过?”
什么?华子还受过伤?听这大夫的意思还不止一次?
裴勇和张正生都很惊讶,从来都没听裴华提过。
“哥,你放心,井大夫医术极好,他说没事,那柱子肯定没事。”裴华只管去瞧大夫给柱子上药。
“华子,你还受过伤?怎么没听你提过?”裴勇追着问。
“都是些小伤,没什么好说的。”裴华淡淡地一句带过。
井大夫也抬头瞧了瞧裴华,这小伙子还挺能抗事儿,虽然的确没什么重伤,但也有几次见血的,也算不得他口中宣称的不值一提的小伤了。
连上正骨和夹板、草药这些个加在一起,井大夫收了六百文,其中当然也有看在裴华面子上的缘故,还额外开了二百文的草药,有内服的也有外敷的。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两三个月里,好生养着,别让他乱走乱跑。吃上面,无非就是吃些有营养的,不用我多说了。还有,你们回去,这些草药用完,孩子也好得差不多了,可以自己去采些八棱麻,剁成泥再敷一敷就行了。”
这个八棱麻,就是种野草,乡下地方多的是,茎有约八条棱角,因此而得名。
大人小孩儿、赤脚医生都知道两句俗语:“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两脚不能拿(抬),专吃八棱麻”,由此可见它对骨折这种病痛的神奇效力,所以也被称为“接骨草”,这和杜芊芊从溪边采的节骨草,可完完全全两种不同的东西,这个接骨草,药用根茎,捣碎敷之,能活血散瘀,村里人小打小闹的跌打损伤,都不去找大夫,用它就能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