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盛产“五大名”:水仙、茶、兰、红梅、腊梅。这个时间正直寒冬腊月别的没有,但是这梅却不少。
几人转到鸟市场的时候远远就可以闻到梅的馨香。
梅是寒冬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人们冬季重要的观赏植物,梅在很多的园林、庭院、公园等地方被广泛种植,园林中搭配岁寒三友松柏和竹子与梅相互映衬,成为很多地方布景的重要的一个手法。
喜爱梅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市里面的人不少,虽然不至于摩肩接踵,但也是嘈杂一片。
走到一处开阔的地方之时,竟有人大手笔地用成百上千盆的盆景梅在哪里摆了一处梅林,让人在里面观赏品玩,如果看上了那一盆就可以立即买走。张太平有着买一些带回家去的想法,所以带领着几人也走了进去。
颜色各异的盆栽梅只有一米左右高,梅缤纷怒放着。它的瓣娇小玲珑,红色色如烈焰般艳丽、白色色如洁白的雪毛、绿色的色如白色盘中碧绿的玉石,一片小小的梅林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如此娇艳的朵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只有在春天万物复苏、百齐放时才会有的景象,竟然会有一种可以忍受住凛冽的寒冬为人们绽放出如此绚烂的朵,着实为这个寒冷单调的冬天增添了很多的色彩。
王贵是一个纯粹的粗人,对这些附庸风雅的事情没有什么研究,就只是跟在三人身后看个热闹。张太平看似粗犷,但内里却是细腻的,对于这些植物之类的东西也有着研究,在里面仔细挑选着。
行如水问道:“你打算给家里买梅?”
张太平点了点:“山上栽了一片桃树,春天的时候桃盛开,可以称之为桃山,但是到了冬季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单调,要是再在桃树之间栽种上梅的话冬天梅盛开又可以成为梅山,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行如水可以想象得到那种美丽,点了点头说道:“到时候风景必定不错。”
梅色彩众多,而人们偏爱白、红、黄三色。尤其白色,冰清玉洁与冰雪相和谐。“冰”、“寒玉”和“白雪”等比喻应运而生。诸如“冰个个团如玉”、“姑射仙人冰雪肤”、“一枝寒玉澹春晖”等脍炙人口的句子。
张太平比较喜欢红色的梅,如果在大冬天下雪的时候全世界都被银色覆盖,山上却有一片红得如同火焰一样的梅盛开,那该是多么靓丽的一道风景呀。
“可惜这些全都是盆景,也不知道可不可以栽在山上去。”行如水说道。
张太平笑着说道:“应该是可以的。”他有着空间泉水的存在,定然是可以从盆里面移栽到山上去,甚至可以保证不会有死亡。
旁边一人问道:“几位先生小姐是想要购买自然生长的梅吗?”
张太平看着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问道:“你是?”
那个人拿出来一个名片递给张太平说到:“我现在正是这里的管理者,我刚才听先生说想要在一片山坡上面全都栽种上梅,冒昧地问一句,先生的那片山坡大不大?”
张太平拿着明看了看,上面写着“梅山庄”四个字,下面还有咨询服务电话。这么上千盆梅盆景摆在这里,自然需要很多人管理的,想必这个小伙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笑着说道:“不算小,需要的梅株不少。”
小伙子笑着说道:“这里都是盆景,也嫌个子太矮了,栽种在山坡上可能有点不合适,它们更适合放在居室里。而且这些盆景都不便宜,要是大价钱买回去再移栽到山上的话就有点暴殄天物了,我们梅山庄里面培育着专门栽种到山上的梅株,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兴趣过去看看?”
这小伙子说的话也确实中肯,盆景大都适合近观而不适合远望,要是栽在山上的话还真有点矮了。张太平便说道:“哦,那就过去看看吧。”
年轻小伙子带领着几人坐上车开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到了一处郊外的庄园前面。
从外面看去,庄园的占地面积不小,里面现在盛开着的梅树不少,看上去很漂亮。几人下了车顿时闻到浓郁的梅清香。
走进去之后仿佛置于梅海之中一样,让人忘记了寒冷的冬季,如同百盛开的春天。
小雪不自主地感叹道:“真实漂亮呀。”
小伙子带着四人来到山庄中心的一处小楼里面,接待众人的是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女人。
给众人先泡上了专制的梅茶之后问道:“先生想要自然生长的梅植株?”
张太平抿了一口清香淡雅的梅茶说道:“是的,我准备在家后面的山坡上栽种一片。不知道老板娘有没有什么好的推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