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六月的雨连绵不绝每天都在下雨在这种天气下不能让大部队进兵马公港的清军修筑炮台搭建军营一切都井井有条大雨也不能阻挡清军建设的热情
雨中有四匹马在冒雨疾行知事徐秋生身穿胶雨衣打马前行他是劳碌命这么大的雨还在奔波劳碌刚从泰雅族的领地回來來马公港向李国楼复命
前些天徐秋生被李国楼训斥一通认为他做官不知轻重国难当头竟然做缩头乌龟堂堂一个地方官至一千名驻军于不顾
徐秋生难言苦衷这也是被林泰曾『逼』急了官仓早就被清军搬空他拿什么支付民夫的工钱把百姓组织起來不给工钱总要给饭吃太多的困难让他对林泰曾避而不见
李国楼虽然批评了徐秋生但当场给了徐秋生十万银元一百匹彩帛让徐秋生招募民夫交好少数民族土司这让徐秋生立即硬气了天下最有钱的官商出手不凡一下改变了台湾战势的趋势有李国楼支持他的工作徐秋生再后顾之忧
五十多岁的徐秋生焕发青春就算大雨也浇灭不了工作的热情亲自面见泰雅族的土司雅布和北邹族的土司舒发然与治下的少数民族头领商议慰劳清军的事宜建立互信制度以及联合作战的可能『性』
少数民族头领看见同治皇帝如此大方送钱送礼给他们还有同治皇帝亲书的圣旨俱都叩谢皇恩少数民族头领全都愿意出人出力把余粮买给清军替大清效劳就算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
徐秋生广招民心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满载粮食而归
徐秋生來到军营门口一名扈从递上令牌徐秋生昂然进入军营[
李国楼住在简陋的窝棚里与战士同甘共苦这倒不是他简朴而是一直下雨带來许多不便军队在这里驻扎带兵之将要和战士住在一起
徐秋生走入窝棚只有一张案几木条上铺着稻草上面一条席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李国楼的军帐
两人坐在树根上面案几上摆着一壶茶就这么谈话
李国楼详细的询问了徐秋生民情对于徐秋生亲自亲为与少数民族土司谈判的结果感到满意
清军的两支先头部队已经进驻泰雅族、北邹族领地考虑到地域『性』常胜军的两个营进驻沿海地区的北邹族领地新武军的两个营进驻山地地区的泰雅族领地
阿实禄父子被日军杀害对于台湾少数民族是一个警示站队的时候到了国难当头沒有左右逢源这种事
台湾少数民族结成的统一社团牡丹社已经分崩离析清军不是台湾少数民族眼中的对手而是一国同胞情同手足绝大多数台湾少数民族愿意替大清效劳共同抗击日军从來不让清军进入的领地便对清军开放了
李国楼不能一直呆在马公港固守炮台守住一处军事要塞对日军沒有产生威胁这就是一种失败的战术
李国楼想着如何进兵而不是与刘明灯汇合李国楼对联合作战不感兴趣他要试着寻找战机与日军打几仗看一看日军到底有多强悍
李国楼对徐秋生的能力给予肯定地方官既管民又要和少数民族打交道徐秋生名声很好少数民族对徐秋生很信任他让徐秋生办的事都办成了二百石粮食已经运至马公港
虽然徐秋生已经五十多岁但还可以干十几年老骥伏枥壮志不言愁李国楼表扬了徐秋生几句说要保举徐秋生做未來台湾省的四品道台
这让八品知事徐秋生差点背过气当场就跪在李国楼面前认李国楼做主子
李国楼搀扶徐秋生说是汉人不兴这一套他是为国取士
徐秋生神神叨叨还沒缓过劲來还在幻想那顶四品官帽
李国楼天马行空指着地图说道:“徐学政你地理熟悉要你说我军向哪里进兵才会对日军产生威胁”[
徐秋生毕恭毕敬的回道:“禀李总指挥要按属下來看还是从泰雅族领地进兵对日军威胁最大不过从山地进兵补给困难火炮搬运就成为难題依照属下來看二个营想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1500名长夫运输炮、给养轻装上阵怕是形成不了对日军的威胁”
“哦要1500名长夫这么多啊”李国楼第一次作统帅对于后勤运输补给还不是很了解
按照楚军军制军士和长夫的配置为3比1左宗棠在大西北打仗清军大致就按照这个比例行军打仗
清军來到台湾打山地战军队组成竟然要达到1比15的规模长夫竟然比战士还多前方打仗后方总动员要动员台湾的全体民众才能打赢这场仗
“不多嘿嘿李总指挥你给我十万银元我一定当好这个运输大队长”
徐秋生厚着脸皮要替李国楼卖命
李国楼斜眼睨看极为不满的说:“徐学政我跟随左宗棠左右懂得后勤补给的费用支出你也要给我留点余地五万银元可否”
“也成李总指挥怎么说下官就怎么做战争时期嘛老百姓也爱国可以少给点工钱”徐秋生老『奸』巨猾暗自窃笑年轻人哪里是他对手多出來的钱可以办很多事情建设台湾需要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